索引号 : 76413130X/2025-26614 文 号 : 无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商务局
名 称: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08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6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饶坤罗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走特色之路 打造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打造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局经过认真研读,结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咸宁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分行、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科院等部门提出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夯实农产品供应基础
1.强化政策引导。市农业农村局起草印发了《关于建设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十大特色产业提出了发展目标,力争到2027年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面积达到200万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印发食品饮料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和目标任务清单,目前,正在研究出台《咸宁市支持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同时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金融杠杆作用,以香城产业引导基金为母基金,设立食品饮料产业子基金,通过股权投资支持产业和企业发展。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围绕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前,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0家。如市农业科学院依托“五五”工程政策支持,以崇阳县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为试点,围绕“品种优化、技术升级、生态增效、产业融合”目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茶叶技术团队的科研实力,与省级龙头企业咸宁芽旗香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为该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和优势,支持各县市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区或食品加工集聚区,重点推动建设咸安区以温氏佳丰、窑鸡王、贺胜汤业为代表的肉鸡加工产业集群,嘉鱼县以水产品和潘家湾蔬菜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赤壁市的青砖茶产业集群和以时间种子、旺鹭、思贝林为代表的饮料产业集群等。
3.推动农业技术研发与转化。2024年,市农科院在推动农业技术研发与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如重点开展了猕猴桃良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小型履带乘坐式茶园管理机研发与示范、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等11项农业先进实用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其中,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在全市建立100亩核心示范基地1个,辐射推广面积3000亩,较稻虾种养模式亩均增效613元。建设2个农业科技引领示范村,集中力量打造咸安区杨畈村和崇阳县石山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特别是杨畈村在我院驻村工作队和果树专家的指导下,十余家果农种植了葡萄、火龙果、猕猴桃、黄桃、无花果等优质水果,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十里有机水果长廊”。
二、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1.搭建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市交通运输局建成综合服务门户及综合运营系统,上线企业端、司机端微信小程序,设置了公路运输、航运服务、多式联运、金融服务、政策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板块,为企业提供供需匹配、融资贷款、物流服务报价等服务,并实现了与食品饮料等平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
2.推动全程冷链物流发展。整合资源建成华信综合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通城县宏锦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通城县新三汇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等冷链物流项目,助推农产品上行,补齐为农服务物流短板,提升物流为农服务水平。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集并城市冷链和常温货物配送,积极推广“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发展与新消费方式融合的冷链配送新业态、新模式,对达到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标准的物流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3.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持续完善“一点多能、一网共用、深度融合”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智能分拨中心9个,镇级节点64个,村级节点883个,全市县、镇、村农村物流配送服务覆盖率均达100%,对照“一固五有”要求,全市已完成提档升级农村物流村级服务网点426个。同时依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开设线路38条,覆盖236个行政村,日均带货量超2.2万件,快递进村配送成本降低约0.15元/件,切实畅通农产品上下行渠道,助力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降本增效。
三、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
1.深化产销对接。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产销对接通道,定期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洽谈会等活动,搭建农产品生产者与采购商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农产品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农产品对接经济发达区域,如大湾区、长三角、中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大型农批市场、商贸流通总部。2025年4月17-18日,组织开展咸宁市生鲜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60余家供应商携生鲜果蔬等优质农特产品进行展示展销,本地供应商与外地采购商现场签约合同销售额6.3亿元,达成对接合作意向38项,有效推动各地采购商、渠道商与咸宁生产商、供应商深入交流、深度对接、深化合作,促进了咸宁农特产品全面对接商贸流通渠道。
2.强化品牌打造。做好“两品一标”的申报认证,目前全市有效使用“二品一标”农产品151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连续多年组织参加农交会、农博会等大型农业展会,举办“一带一路”赤壁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以会为媒、以展促销,提升了咸宁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4年,赤壁青砖茶品牌评估价值达48.26亿元,名列全国第18位,成为湖北省唯一进入前20位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嘉鱼县“莲连莲”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珍湖雪”品牌多次获得湖北地理标志产品金奖及湖北旅游商品银奖,品牌价值稳步攀升。
3.加强营销推介。充分利用媒体、展会、电商等多元化渠道,积极宣传推广本地农产品品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餐四季》栏目重点推介嘉鱼莲藕和藕带,吸引20余万人次前来嘉鱼参观、体验采摘和品尝野藕及绿色农家菜;央视财经频道展播《湖北嘉鱼:风吹菱角香 采摘正当时》,进一步扩大嘉鱼蔬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品牌注入鲜明文化价值。2024年7月,市农科院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了咸宁市砂梨新品种品鉴会,专家组成员对37个早中熟砂梨样品进行专业品鉴,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此次活动提升了咸宁市砂梨品质和知名度。组织嘉珍、浔味堂等12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累计促成交易额超3亿元;创新开展短视频营销和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蔬菜销售额超1.35亿元,“嘉鱼甘蓝”连续两年美团团购销售额过亿,“珍湖雪”藕带更是在抖音头部平台连续3月成为爆款单品。
4.推动跨界融合。2025年5月18日,第七届通山大畈枇杷旅游季枇杷采摘开园暨旅游推介会启幕,以“枇杷”为核心,精心策划“千人环园山地健康跑”“枇杷采摘体验”“电商直播助农”及“农特产品展销”等多元活动,打造集文化、旅游、农业、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文旅”盛宴。其中,山地健康跑活动吸引1000余名跑步爱好者参与,通山籍马拉松名将吴浩然和全国越野精英邓荣华更是为赛事增添看点。农场负责人表示此次枇杷旅游季活动来自长沙、武汉、南昌等地的采摘游客增加了30%,线上订单增加了50%,活动以果为媒、以节会友,打响我市本土休闲旅游特色品牌。
四、推进数智供应链发展
1.加快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供应链平台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其中,咸宁食品饮料供应链平台已于去年12月份正式上线,已入驻企业304家,包括部分农产品企业,开展供需双方线上线下撮合交易,累计实现交易额8.39亿元;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已入驻经营主体1516家,上架商品837个,完成订单2935笔,交易额达7548.89万元,主要集中在嘉鱼蔬菜大宗交易,其中大白菜单品销售3.2万吨,包菜、甘蓝等前5类蔬菜销售6.68万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我市在商超农贸市场,实施“一户一屏一秤一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赋予商品“身份ID”,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如华信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一物一码”“一品一码”的形式,赋予商品一个唯一的“身份ID”,对每件商品精准追踪溯源。咸安区着力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一条街,为海德公馆夜市商户安装智慧监管设备,覆盖率达91.67%,设立食品安全集中公示栏,实现后厨可视化、监管智能化。
3.建立市级食品安全规范标准。强化源头管控与专项整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把农产品种植养殖安全关、食品生产生产安全关;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研发食品监测和全过程执法辅助系统,探索“食品安全智慧共治”新路径,构建企业自律、部门监管、专业监管、百姓参与的“四位一体”社会共治共享智慧监管新模式。
五、持续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1.推进咸金通平台建设升级。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咸宁高投集团建设运营咸金通平台,分别与鄂融通、科创供应链、食品饮料、物流、蔬菜(农特产品)、民宿(香城宁居)、护工等7个省、市供应链平台深度对接,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链链融合”协同网络,通过链上企业融资需求的归集和智能推送,有效扩大链上企业融资服务覆盖面,“链链融合”生态加速成型。目前,平台已吸引31家金融机构入驻,上线“再担园区贷”“农业科技贷”等贷款、担保产品236个,1-4月撮合链上企业融资526笔、65亿元。
2.保障“三农”领域金融供给。市金融管理局督促银行机构立足主责主业,发挥自身优势特长,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力点,积极发展农业供应链和产业链金融,拓展涉农“首贷户”,围绕农业强国建设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持续增长,力争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目标。
3.优化涉农金融服务。市金融管理局督促银行机构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优化金融产品,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件等方面,提供更适配的金融服务,加力发展“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授信模式。
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十大农业产业加快推进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咸宁市商务局
2025年7月28日
主管领导 卢 敏 联 系 电 话 0715-8218912
经办人姓名 周成林 联 系 电 话 0715-8218935
邮政编码 4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