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商务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逆袭记”

索引号 : 76413130X/2025-19392 文  号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单位: 咸宁市商务局

名 称: 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逆袭记”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在赤壁市中伙铺镇东北角,安丰村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山水间。这个距镇区5公里、市区10公里的村落,水网密布、涌泉常年不息,2022年获评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谁能想到,这片沃土曾是“落后村、负债村”的代名词?如今,产业旺、村庄美、人心齐的新图景背后,咸宁市商务局驻村工作队联合当地党委政府书写了动人的振兴篇章。

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驻村工作队初到时,安丰村虽坐拥优质水稻、地下涌泉等资源,却深陷“捧着金饭碗饿肚子”的困境。“没有产业,振兴就是空谈。”工作队定下破局思路。

蜜薯成了第一个突破口。省农技专家的土壤检测报告显示,这里的水土是蜜薯生长的“天然温床”。工作队带着村干部、种植大户奔赴山东、河南取经,引进玛莎莉、榴莲蜜薯等高端品种。面对村民“怕赔本”的顾虑,队员们踏破门槛算收益、讲前景,终于撬动了产业起步。从400亩到2000亩,如今的蜜薯田亩产达8000元,8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前种水稻亩收千把块,现在蜜薯让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但大叔的笑容里满是干劲。

稻田里的“生态密码”同样精彩。在工作队支持下,返乡女硕士田淑娴创新的“稻虾鸭模式”成了生态农业样板:鸭子吃虫除草,粪便肥田;小龙虾松土促长,形成闭环循环。她牵头的合作社通过入股、托管带动农户,正在建设的500亩“稻鸭+”智慧示范区,将实现低碳零排放,预计让900余人年均增收超千元。

村企合作更添动力。安丰村与赤壁市两山投资公司联手,300亩土地种起订单水果玉米,产销一体化让收益有了保障。计划新增的300亩蜜本南瓜基地,每年将为村集体和村民再添10万元收入。1440亩“小田并大田”改造、2000平方米养鸡大棚年增收2万元……产业矩阵让村民的“钱袋子”越鼓越实。

旧貌换新颜的乡村蝶变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是安丰村的出行写照。工作队争取资金,19.8公里路面刷黑硬化,40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湾,王大妈再也不用为“卖菜难”犯愁:“现在卡车能直接开到田埂边,晚上串门亮堂堂!”

水利设施升级更解燃眉之急。清淤河道、加固堤坝、修缮灌渠,让安丰村在去年罕见干旱中“临危不乱”。“稻虾田没断过水,收成比往年还好!”种粮大户地赞叹道出实效。

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成了主角。九组村民任子夜主动拆除空心房、捐出闲置地,带动全村清理垃圾、拆除违建。如今的安丰村,房前花木葱茏,路旁溪水潺潺,“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治理与文明的双轮驱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工作队引入的“三师”服务团队(运营师、规划师、建筑师),与村“两委”一起走家串户听民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九组由此蜕变为赤壁市环境治理示范点,秘诀就在于“大家事大家管”。

矛盾调解有温度,基层治理有力度。八组任大爷与侄儿因土地边界争执多年,工作队翻档案、查图纸,多次上门调解,最终划清边界、解开“心结”。如今的安丰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60%,邻里守望成常态。

便民服务更接地气。村级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村民微信群实时答疑,“办事不用跑镇里”成了新常态。“手机上问政策,工作队比亲人还上心!”村民的点赞道出心声。

乡风文明同样出彩。清代古建筑群修旧如旧,民间故事编成村志,古桥古井成了“文化地标”。“文明家庭”“好媳妇”评选中,四组熊大姐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的事迹传开后,村里互助向善的风气愈发浓厚。文化广场上,舞蹈队的红绸舞得欢;健身器材旁,老人们笑得暖;节假日的电影放映、篮球赛,让乡村夜晚热闹非凡。

从“落后村”到振兴示范村,安丰村的蜕变,是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的见证。产业扎根沃土,新村焕发活力,民心凝聚力量,这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赤壁大地上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掌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