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商务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索引号 : 76413130X/2025-11094 文  号 :

主题分类: 国内贸易(含供销);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 发文单位: 咸宁市商务局

名 称: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5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大力提振消费,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力争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限上零售额增速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15%、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为咸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商务力量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定政治引领“主心骨”

1.强化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2.夯实组织基础。全面深化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申报创建“红旗党支部”,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和组织生活等制度。紧扣机关党委换届重要契机,全面完善党组织设置,优化组织架构,积极推动商贸服务行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

3.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以“领航商务·赶超竞进”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商务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市局+县局+企业”党建联动共建,制定年度党建以及工青妇主题教育活动清单,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多主题党员教育活动,形成商务党建品牌“共建、共促、共享、共进”格局。

二、坚持供需协同发力,激活扩大消费“主引擎”

4.完善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入库出库及资金拨付进度。扎实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全年实现农贸市场改造升级6家。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引导商业资源下沉社区。着力升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改造综合商业街区,打造一批多业态融合的高品质消费场景和消费地标,每个县(市、区)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1个以上。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咸宁市蔬菜产业(农特产品)供应链与供销系统、电商协会、京链等资源融合。

5.稳定传统消费。推动加快提振消费三年行动、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促餐饮行业发展行动等市级促消费政策早出尽出,全方位提振消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换新及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措施,加强政策资金监管,充分释放政策叠加红利。持续打造“荆楚购·宁惠购”促消费品牌抢抓节日消费旺季,波浪式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精准发放消费券,全年举办20场以上促消费活动。强化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培育力度,统筹推进商贸新行业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头部商贸企业招引,培育壮大“批零住餐”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0家。

6.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聚焦温泉旅游、金秋赏桂、体育运动等主题,加快发展假日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业态,持续推进商文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鼓励知名餐饮等商贸企业在咸宁开设全省首店,组织全市“楚大厨”培训活动,打造咸宁特色餐饮品牌。加快发展数字商务,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支持推进智慧商场、智慧超市、智慧商圈等新零售业态发展。

三、突出平台强链赋能,唱响对外开放“主旋律”

7.培育外贸新动能。出台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三年行动方案和促进外贸发展若干政策,着力培育外贸骨干载体,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培育进出口额超5000万元的外贸骨干企业总数达到30家。深化与雅仕控股、大龙网、厦门港务集团等平台对接合作,鼓励企业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外贸牛等平台,逐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引导企业拓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外贸新增长点。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链博会等大型展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力争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100家次以上。

8.链接对外开放平台。积极对接花湖国际机场,全年实现通过花湖机场跨境运输的进出口额1亿元。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巩固拓展海铁联运通道,实现年发行货柜数1000列以上。推进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全覆盖,全面推广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协同系统,力争我市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超过300家。制定口岸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咸宁海关和保税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周边区域口岸合作。

9.着力稳住外资规模。出台外资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重点外资项目的跟进服务与引导,紧盯华润新能源、瑞盘科技等项目,做好项目存量资金的挖掘转化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组织企业参加相约春天赏樱花、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等重大投资贸易洽谈活动,为拓展境外市场、引进外资搭建桥梁,全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不少于10家。

10.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培育内外贸一体型“链主”企业,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湖北国贸等外贸供应链平台开展合作。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支持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国际认证,支持相关“链主”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与上下游企业协同“走出去”,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打好基础体系“主动仗”

11.强化商贸行业监管。针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方面,常态化开展商务领域安全督导检查,切实抓好商贸流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成品油流通监管,持续开展成品油专项整治活动。落实落细“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推动二手车市场、拍卖、家政、再生资源等商贸行业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化解,力争在2025年12月前完成市燃料公司改制工作。

12.打造放心消费环境。加快商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动公开商务监管领域抽检事项清单,完善信用修复模式和机制。推进单用途预付卡专项整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商贸领域信用监管机制,加强诚信经营宣传引导。强化市场监测,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

13.推进商务法治建设。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体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拓展包容审慎监管覆盖范围和对象,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协同方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持续深化队伍建设,锻造担当善为“主力军”

14.推进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规范商务领域展会活动。健全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商贸企业分级包保服务机制,切实推动商务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常态化开展“以案促改”纪律教育,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强化重点岗位、重要人员定期谈话提醒,持续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将廉洁要求融入商务各领域。

15.凝聚发展合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党对统战、档案、保密等工作的领导,推动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完善商务改革工作机制,加强重点改革成果收集和推广。加强商务宣传,提高商务工作显示度。更好落实工青妇等群团工作,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

16.着力建强队伍。围绕“建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工作目标,实施商务系统干部素质提升“四项行动,着力提升干部政治素质、争先意识、履职能力、拒腐定力。加强重点领域业务骨干专业训练,深化开展“商务大讲堂”品牌,激发商务发展活力。完善干部考核激励评价机制,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让干部在推动商务事业赶超跨越实践中淬炼能力、增长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