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商务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22年市商务局工作要点

索引号 : 76413130X/2022-13856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市商务局

名 称: 2022年市商务局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11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2年全市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全省商务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建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的总体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强大消费市场,推动商务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求进,确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12%的预期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外贸”,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1、围绕高效施策培育新增长点。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对重点企业存量、增量研究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资金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企业铆足力量、做大做强,变政策红利为实实在在的外贸增长动力。加大展会、信用保险等政策支持力度,为外贸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稳定发展注入“强心剂”。  

2、围绕创新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做好主体培育、自营转化和破零攻坚工作,建立已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和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储备库,开展分类指导和培育。发挥现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拉动老企业,吸引新企业,凝聚出口优势,提升外贸竞争力。大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借力卓尔智联、前行科创等龙头企业带动、培育“走出去”新模式新业态。重点支持东森海外仓建设。

3、围绕监测服务增强发展后劲。开展外贸增量大摸排、大调研活动,全面掌握重点外贸项目、重点外贸企业、可争取外贸本地化企业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对重点企业实行进出口、在手订单、运行困难及问题等月报监测服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保订单、稳预期,确保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4、围绕分类研究紧抓数据回流。在大摸排、大调研基础上,分类研究、多措并举增主体。在本地生产、外省出口的企业,研究“一企一策”支持、服务措施,对通过省外关联公司出口的,动员以本地企业名义出口;对通过省外外贸公司出口的,研究针对性招引服务政策,快速吸引外贸公司在本地成立贸易公司。
  二、坚定不移“稳外资”,着力在挖潜培新上见实效

5、突出外资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各类招商平台、园区和载体效能,储备一批项目信息。密切跟踪在谈在建项目,对所有已签约外资项目和有外资成分的新建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重点推动玖龙纸业、华润电力第三期等一批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6、打造更优开放环境。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外资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外商投资企业行政服务管家制度,实施好《咸宁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与协调服务指南》,切实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7、支持企业“走出去”。引导外经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等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重塑。加强对外投资政策宣传,及时提供投资信息,组织有实力意向性企业参加各类境外投资洽谈会等,帮助企业寻找海外投资商机。

三、凝心聚力“促消费”,着力在商贸流通上再加劲

8、抓市场主体高点。 以省政府《关于提振重点消费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为契机,继续组织以“咸宁消费、消费咸宁”为主题的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开展“荆楚购物节”“欢购荆楚夜”“楚宴天下·品味咸宁”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振重点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支持企业入库纳统,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加快批零住餐行业扩容提质。

9、抓新兴消费热点。积极打造鄂南区域性特色消费节点城市,不断构建完善“三大四化九场景”集成消费体系,形成一批消费新地标、新场景。全力建设国家级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试点城市,持续推进“荆楚优品”、“咸宁优品”工程和咸宁对外开放窗口建设,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名企名品,促进茶叶、桂花等重点产业链建设。

10、抓城市消费重点。促进城市消费升级,大力推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培育打造商旅文特色街区,健全社区便民消费服务网络。积极支持商贸企业、商业街区规范开展夜间经营和促销活动,促进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倡导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商场示范,扩大绿色产品销售。

11、抓农村消费潜点。培育多元化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构建农村电商平台。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提升农村电商带动能力,扩大农村市场品牌消费和品质消费。加快推进“武咸同城”区域市场一体化,通过互联网+、社区电商等方式加大咸宁地产品“进城”步伐。

四、贴心尽力“优服务”,着力在商务治理上显成效

12、建设开放载体。持续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在技术支持、行业自律、法律服务、市场推介、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化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促进贸易便利化。积极向上申报设立咸宁海关,加快推进咸宁综合门户港口和物流保税中心建设工作。

13、加强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商务“放管服”改革,动态调整政务服务实施清单,进一步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增强县域发展活力。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互联网+监管”及“证照分离”“一窗能办”“一事联办”等改革,不断简化、优化审批资料,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14、强化行业监管。持续开展商贸(成品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紧盯成品油市场、预付卡企业、再生资源、二手车等重点行业,强化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检查监管,着力发现问题,聚焦整改乱象,保障安全稳定,为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营造优良环境。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紧盯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管控,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5、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市场空间布局,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构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落实重点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平稳、供应充足。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五、全面从严“强党建”,着力在政治引领上聚合力

16、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牢记“国之大者”,聚焦市委“三大目标定位”贯彻落实,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不断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商务领域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效落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把“两个维护”作为各类监督的重要任务。

17、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行动,按照“深、实、严、细、久”的工作标准,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扎实开展“遍访企业”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找出思路办法,解决困难症结,提升工作本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守朴拙、戒机巧,守笃实、戒虚浮,切实提振精神,打通思想瓶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18、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商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项要求,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动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完善防控机制,落实监管措施,推动干部严格依法履职用权。紧盯资金安排、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商务领域重点方面,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

19、推进法治商务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推动执法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公开程序和内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商务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商务领域依法行政水平。

20、锻造过硬商务队伍。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抓改革、促发展的能力。把高标准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提高履职履责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以学带干,以学促干,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商务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做好商务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相统一的考核工作体系,把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培养教育、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