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商务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2019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索引号 : 76413130X/2019-04724 文  号 :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单位: 咸宁市商务局

名 称: 2019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19年06月06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19年全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多措并举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积极推进商务发展动能转换和质效提升,奋力谱写新时代咸宁商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计划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工作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1%。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借鉴经验先行先试。借鉴上海等自贸区、我省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着力在事中事后监管、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先试先行。重点推进我省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可复制经验的落实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改革。

2、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系列改革,实行“一口办理”服务模式,实施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多证联办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诚信兴商,规范消费市场秩序,营造企业良好经营环境。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行业监管为补充、商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商务诚信建设,落实企业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推进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重点推进商务领域重点企业诚信经营分类监管。

二、发展商贸流通,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4、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市场、配送中心、冷链物流等建设,统筹优化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重点推进湘鄂赣边贸市场建设和商贸物流标准化改革。支持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骨干项目建设。

5、全面推进农商互联。组织企业参加重点农产品展会,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网上对接、田头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实现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引导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从松散、短期、易变向紧密、长期、稳定转变,形成产业融合发展、产销渠道畅通、生产消费双赢的新型农商关系。

6、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商龙头工程”,支持一批电商产业园、电商平台和重点电商企业的建设,重点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全市县域全覆盖示范创建工作成果。实施电商扶贫,推动电子商务与贫困地区产业融合,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

三、拓展新兴业态,释放居民消费活力

7、增加消费有效供给。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挖掘城乡消费潜力,营造全年不间断、月月有节庆、周周有促销的浓厚消费氛围。推动建设具有特色的购物、美食、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街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深入推进“荆楚优品”工程,持续推动“中华老字号”“湖北老字号”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合理布局城乡社区便民店、菜市场等商业网点。加强对二手车备案市场的常态化服务和稳控工作,促进汽车流通市场健康发展。

8、拓展生活服务业态。拓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养老服务、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消费领域,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新兴热点消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开展楚菜“一县一品”推介,实施“一县一品”工程。倡导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商场示范,扩大绿色产品销售。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挖掘夜间消费,引导大型商贸企业和特色街区开展夜购、夜娱、夜宵等夜间消费服务,延长日常及节假日营业时间,鼓励实行自然闭店,进一步活跃夜经济。

9、保障消费市场安全。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落实重点物资储备制度,强化市场供应保障和调控能力,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专项整治,加强成品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拍卖、二手车、特许经营、直销等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四、培育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发展动能

10、着力优化增量。落实省、市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加大外向型企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继续推进外贸“三项工程”,实行“一企一策”,做强骨干企业、扶持成长企业、孵化开口企业。重点培育瀛通、维达力、东森等一批竞争力优势明显和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更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不断增强我市外贸发展后劲。

11、加快品牌建设。从供给侧发力,支持和鼓励出口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创立出口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切实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着力打造以瀛通电子、三羸兴电子、天宝光电、荣浩电子等为主的电子电器,以中健、爱科、稳健、兴源等为主的卫生材料,以精华、天成线业、东胜、柯玛、依杰姆等为主的纺织服装,打造以三环为主汽车零部件,以湖北德弘、联创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我市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2、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大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拓展出口市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到海外设立营销点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国际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重点支持东森、瀛通、三赢兴、双狮茶业、丽尔家等企业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

13、激发进口潜力。落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推动成交和签约项目及时落地,建立进口企业跟踪落实制度,加快完善进口供应链体系。积极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鼓励我市采购商广泛参与。重点支持湖北通城万雅进(出)口商贸交易中心和“通平修”次区域合作区建设,努力争创首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14、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加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跟踪监测,建立帮扶台账和联络员制度,完善经贸摩擦风险预警机  制和应急预案,帮助企业应对外部变局。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加强政策支持,坚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信心。

五、鼓励引进走出,提升经济合作质效

15、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项目为中心,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努力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打好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回归招商“组合拳”。强化政企研联合招商,推进第三方招商,促进引资引智引技紧密结合。筹备参加第十一届中博会、津洽会、哈洽会、厦洽会等活动。引进培育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推动民营企业总部在我市落户、聚集和发展。加强与境内外政府、企业、商协会的长效联系,建立客商资源库,挖掘招商引资潜力项目。

16、提升外资服务水平。把主动联系企业,精准服务企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实施“重点外资企业服务工程”,对新批准开工建设和重点投产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推行实地走访制度,及时获取企业的到资信息和生产进度,了解重大企业发展态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新设变更、到资验资、用汇结汇、国际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服务帮助。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到资和扩大投资。继续开展“访百企、增情谊、优服务、促发展”活动,走访在咸投资的重点外资企业,做好协调服务。

17、支持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我市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及时向企业发布“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及活动信息,宣传介绍“走出去”企业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发展。实施境外投资“双重工程”,重点组织好企业参加“走进非洲”“走进拉美”和“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强化对外投资合作风险管控,配合公安、外侨办等部门妥善处置境外突发事件,保障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平稳发展。规范外派劳务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商务工作水平  

18、加强党的领导。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出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着力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项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和纪律保障推进商务事业的发展。健全落实综治(平安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建设平安商务。

19、建设法治商务完善行政执法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推动执法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公开程序和内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商务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商务领域依法行政水平。

20、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加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提高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探索建立对外贸易、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专项人才库,为商务经济的调查研究、发展规划、科学决策等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