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商务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商务发展新动能,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努力保持商务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17年全市商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1、激发商务发展活力。加强政策研究,加大探索力度,在创新内贸流通新型业态、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快外贸产品品牌和龙头企业建设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进行产品、服务、商业业态、贸易模式等创新,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重点打造咸宁公共品牌,加快培育商务发展新动力。推进负面清单以外领域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改革。
2、借鉴经验先行先试。借鉴上海等自贸区可复制经验,结合我省三批185项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事项以及湖北省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等内容,着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开展先试先行。重点推进我省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可复试经验的落实。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探索建设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
3、构建法制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商务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加快诚信建设,营造企业良好经营环境。贯彻《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畅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举报渠道,规范投诉举报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启动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立法工作,强化商务发展法制保障。
二、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1、壮大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扶植培育以信息资讯、休闲旅游、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为代表的新热点,加快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2、拓展生活服务业态。大力发展专业品牌店、专卖店、直销店、仓储式会员店、折扣店等新业态。支持连锁企业培育商业品牌、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大型业态体验化、中型业态专业化、小型业态便利化。鼓励建设集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等大众化服务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商贸中心,构建便民生活服务体系。支持二手货市场发展,完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探索旧货流通新模式。倡导绿色流通、绿色消费,推进绿色商场示范,扩大绿色产品销售。
3、保障消费市场安全。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落实重点物资储备制度,强化市场供应保障和调控能力,保障市场平稳运行。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专项整治,加强成品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典当、拍卖、二手车、融资租赁、特许经营、直销等行业管理。建立健全商务综合执法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三、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1、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实施“商贸企业壮大工程”,做强做大商贸流通主体。实施“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工程”,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统筹优化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重点推进湘鄂赣边贸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推进咸宁华信置业、湖北康华、湖北嘉安、湖北六叶、通城宏锦果蔬等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骨干项目建设。鼓励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等模式,重点支持赤壁、通山的县(市)、镇(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咸宁永安、嘉鱼县潘家湾、中百等多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
2、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创新农产品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支持、培育农产品云端交易市场、在线采购平台等新型农产品经营模式。加强引领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建设,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建立稳定高效的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组织我市企业参加食博会、酒博会、产销对接会等重要展会推介咸宁地产品,支持我市农特产品参加湖北农产品全国行活动并进驻各地的湖北农产品营销中心。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拓展电商发展领域,加快跨境、旅游、农产品以及生活服务电商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壮大网店装修、平面模特、产品设计、渠道推广、代运营等电商服务业态。实施“电商龙头工程”,支持一批电商产业园、电商平台和重点电商企业的建设,重点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园区)创建。加快推进通山、赤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建设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京东农村合伙人、供销农村耕聚地等电商进农村项目建设,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发展。支持通城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四、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1、大力培育外贸主体。落实省、市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破零攻坚工程”“自营转化工程”,做强骨干企业、扶持成长企业、孵化开口企业,增强出口后劲。对年均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向培育,重点帮扶。对未开口及新开口企业加强政策宣传、人员培训和孵化,推动更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重点解决异地出口企业转本地出口过程存在的问题,做好供货转自营出口工作。加大外向型企业、项目以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引进力度,不断增强我市外贸发展后劲。
2、培育外贸竞争优势。加强电子电器、卫生材料、纺织服装、茶叶、汽车零部件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和培育我市外贸出口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出口产品升级换代,推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品牌建设,培育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品牌。策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千亿支柱产业战略部署,推进我市农产品出口资质认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努力开辟农产品出口新领域。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南博会(昆交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等境内外展会,拓展出口市场。鼓励企业借助阿里巴巴、侨贸网、中国制造网、网上广交会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网络出口市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到海外设立营销点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国际商务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重点支持东森、瀛通、三赢兴、双狮茶业、丽尔家等企业海外营销网络的建设。
五、提升对外合作水平
1、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以构建“一带一路”内陆重要节点城市和万里茶道源头城市为着力点,充分挖掘友好城市合作潜力,围绕经贸畅通、项目联通、资金融通、品牌响通,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尤其是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逐步建立稳定的联系工作机制,提升经贸、人文、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开放合作水平。推动咸宁优势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延伸,引导企业在我方主导的经贸合作区(尤其是我省在海外正在推进建设的省联发投比利时工业园、科力生哈萨克斯坦湖北工业园、北斗泰国园区、天润马来西亚园区)集聚发展和将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广泛关注武汉与新欧亚大陆的合作,以武汉新港为载体,积极争取咸宁港区更大力度参与武汉新港重要项目、重要港口建设,拓展海上通道。
2、提升外资服务水平。实施“重点外资企业服务工程”,对新批准开工建设和重点投产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推行实地走访制度,及时获取企业的到资信息和生产进度,了解重大企业发展态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新设变更、到资验资、用汇结汇、国际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服务帮助。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各类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按期到资和扩大投资。拓宽引资渠道,积极探索采用合作开发、企业并购、鼓励企业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外资投资模式。
3、支持企业“走出去”。实施境外投资“双重工程”,政策指导、投资促进、市场考察、信息服务、合作对接等方面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着力培育湖北瀛通、通城双狮茶业等境外投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组织好企业参加“走进非洲”“走进拉美”和“海上丝绸之路”活动。规范外派劳务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对外劳务合作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六、强化机关自身建设
1、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增加人才总量、盘活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提高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探索建立对外贸易、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行业发展专项人才库,为商务经济的调查研究、发展规划、科学决策等方面提供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2、推进法治咸宁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推动执法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公开程序和内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和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商务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商务领域依法行政水平。
3、夯实商务发展基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改进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七项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抓好制度和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平安商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发挥意识形态引领作用,为商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