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商务局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市商务局2016年度改革工作总结

索引号 : 76413130X/2018-00195 文  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单位:

名 称: 市商务局2016年度改革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16年12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16-12-30 11:07:00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现代服务业改革创新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开展先行先试两个专项改革任务,调整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并下发了《2016年咸宁市现代服务业改 革创新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全年改革任务,落实责任到各成员单位,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采取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上门检查等形式对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确保了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有关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1创新外商投资审批管理模式。一是探索推行外商投资“备案+审批”管理模式。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非实质性变更实行备案制。创新外商投资审批方式,简化申报程序,对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容缺预审”和“要件审核”,“线上预审”和“线下终审”相结合的审批模式,今年,对我市1家外资企业审批非要件缺失,由企业签订补齐差件承诺书,审批通过后于规定时间内补齐资料。二是改革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制度,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年度经营状况联合申报信息公示制。通过信息申报及共享公示系统填报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三是开辟重点项目审批快速通道,预约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提高项目审批效率。1-11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引进合同外资80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98万美元,同比增长8.1%

2、促进办税便利化。一是在全省率先实行国地税合作“515”模式,即国税、地税在5个领域共18个项目开展涉税管理合作,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地税“一窗式”联合办税服务模式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各县市区试点工作任务分解与时间进度安排表》,推行国税、地税办税服务厅互派人员、互设窗口,截至目前,全市8个办税厅,有3个实行国地税“互设窗口”联合办税,5个实行“共驻政务中心”联合办税,国地税共互设窗口18个。截至10月底,国地税联合办税窗口国税派驻人员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普票代开、发票发售等业务594笔,地税派驻人员办理车船税、个人所得税征收和报验登记等业务35笔。二是打造一体化的办税服务智能化管理平台,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全市国税系统单笔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由13分钟提速至5分钟,业务按时办结率由80.74%提高至94.28%,纳税人办税满意率由96.13%提高至99.13%。地税系统在“金税三期”上线后平均单笔业务由上线前的8分钟提升到4分钟,业务即时办结率98%,纳税人满意度达99%。国、地税推广代开发票代征“一税两费”工作,截至10月底,国税代征337万元,地税代征179.8万元。三是分批推出税收执法权力清单,落实税务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简化、规范税务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推进办税事项省内通办,国地税部门委托邮政代开代征普通发票暨网上申领工作,优化纳税服务,便利纳税人办税。

3、提升贸易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外贸服务水平。联合国税、外管、商检、银行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进出口企业沟通和协调出口商检、报关、退税、外汇核销、银行信贷等方面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为出口企业提供出口直通车服务。协调武汉东湖海关对我市企业错误使用进口设备的处罚,对企业进行批评教育,给予最低限度的处罚,为企业减少了损失。为参加香港咸宁周活动的30多家企业60多个产品提供“保姆式”服务,全程协助办理出口检验检疫等相关手续。二是实行出口企业分类管理。对出口退(免)税企业进行了分类,并实行分类管理。取消一类企业单证审核,对于二类企业只抽取不低于20%比例进行人工审核,三类企业可以抽取不低于60%比例进行人工审核,仅仅对四类企业进行逐笔单证审核。20165月,对257户出口退(免)税企业进行了分类评定。20169月,全市又根据新的《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分类进行了调整,实行限时退税,对一类企业5个工作日办结,二类企业10个工作日办结,三类企业15个工作日办结,四类企业20个工作日办结。三是配合做好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单一窗口”建设,全面推进“一站式作业”,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

4、谋划现代服务业发展。组织推动全市服务业“十三五”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以及国内贸易流通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各项规划的编制,以规划引领发展。重点推进通城县、咸安区两个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赤壁三国文化旅游聚集园区、嘉鱼(潘湾)鄂南沿江物流集聚园区、咸宁温泉生态旅游新城三个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工作。一是通城发展农村电商初显成效。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菜鸟仓储物流中心”正式运营,建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60家,覆盖率居全省第一位,截至10月底,共成交9.9万单,实现交易额15.9亿元,居全省第六位。二是咸安区积极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30余家,其中安欣物流名列湖北省物流企业20强,咸安临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咸安机电、苎麻纺织、生物医药、工业防腐、森工建材等4个支柱产业先后建立了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中心和培训中心等各类生产性服务平台60余个,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3个,申报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鉴定登记省级科技成果5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05亿元。三是鄂南沿江物流聚集园区快速发展。组织召开了武昌南·嘉泰化工城专题推介会,项目涵盖物流、科技、文化、商贸、研发与设计等领域。织了第四届服务业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完善物流园区工作机制,为工业设计园成功争取到市级优秀集聚区称号。四是推进赤壁三国文化旅游聚集园区建设。组建了赤壁三国文化旅游聚集园区筹备委员会,成立三国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文化旅游试验区,程伟湖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文化旅游试验区。稳步推进旅游项目落户,风情赤壁度假区项目已完工。五是推进咸宁温泉生态旅游新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香泉映月(《嫦娥》实景剧、天香小镇)、潜山古寺、温泉欢乐世界、冰雪王国、奋达阳光城等重点项目已落地。

5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今年来,通山、赤壁党委、政府领导非常重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多次组织相关领导、电商专家研究部署。一是出台了促进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奖励扶持办法。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纳入党委、政府考核体系。二是开展人才培训,整合人社、商务、扶贫、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培训资金,实施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其中通山培训50余期,培训5000余人。积极开展与阿里、咸宁职院合作,创新培育电商人才新模式。三是夯实平台。着力建设线上交易平台、一体化仓储物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以及电商创业创新基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培训中心、电商产业孵化中心、一体化仓储中心。四是重点推进阿里村级服务点建设。依托阿里村级服务点开展代购、代缴业务,让村民享受到购买农耕物资、家电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学生用品用具等,代缴水电煤、通讯费、代订火车票等便捷服务。

截至目前,通山现有各类电商企业、网店500余家,年网上交易达3亿余元。每月上行100余万单、下行30余万单,招募农村合伙人71人、推广员300余人,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101个,带动3000余人创业。在今年8月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绩效考核中,通山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工作绩效考评总分85.5分,在湖北省位列第一。赤壁市现有各类电商企业、网店400多家,年网上交易达15亿元,带动6000余人就业,农村淘宝网点已开设52家,每日上下行单量达到1300单左右,村均营业额处于全省前列,村淘合伙人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部分店主月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另外,通山创立残疾人创业基地,发展残疾人为农村淘宝合伙人、京东推广员,免费为残疾人电商创业设备和培训,并提供金融支持,培育出了陈志昂、成卫卫、徐大凤等一批残疾人电商创业典型。

6、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一是整合联合交通、邮政、供销、商务等单位资源,首创“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推动省商务厅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湖北康华智慧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个市(县)级仓储配送运营中心,10个镇级物流服务站,14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其农村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建设经验被受到交通部、商务部的全面肯定与中国交通报、中国商务报、湖北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高度赞扬,并被交通运输部作为全国27个农村物流发展的典型案例即将在全国推广。二是在赤壁探索交邮融合新模式。设立赤壁市邮政业发展中心,专设邮政业务监管股,与赤壁市交通物流发展局合署办公,促进县域邮政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安全平稳,为打破物流领域行业体制机制障碍迈出了一大步。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各湖北嘉安综合物流园区、赤壁康华物流园、崇阳现代物流产业园、咸宁泉都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投资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累计已完成投资共10580万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额的81.51%